1900亩土地化整为零出让 对抗国家政令?
  [行业动态] 日期:2010-04-30

   国土部在2009年11月针对商品住宅用地的单宗地出让面积给出明确上限,要求大城市不能超过20公顷。天津"新地王"面积显然比国土部规定的上限高6倍多,这是在明目张胆对抗国家政令。天津"新地王"与福州"准地王"是否有同样的下场--被国土部紧急叫停?我们拭目以待。
  如果国土部紧急出拳,天津有关方面必然进行辩解,理由是,这是11块土地不是1块土地,每个地块面积均小于300亩,既不算"地王",更不涉及违规,只不过被一家企业整体买走而已。不知国土部如何应对这样的辩解?我的观点是,国土部理应先紧急叫停天津"新地王",再来反思制度漏洞。
  显然,天津有关方面之所以敢于出让"新地王",就在于能钻政策漏洞、打"擦边球"。早在去年国土部出台单宗土地出让面积上限规定之时,我就曾撰文指出这一政策有多个漏洞,其中一个漏洞就是现在在天津出现的这种情况。让人失望的是,未见国土部修补政策漏洞。在我看来,国土部若不及时叫停天津"新地王"并修补制度漏洞,还会有更多政策挑战者来效仿这样的做法。
  从去年底至今,中央推出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,无论是土地政策还是信贷政策,其严厉程度都可堪称史无前例。但正如观察家们所预料的那样,这一轮楼市调控仍然摆脱不了"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",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国情。过去楼市调控之所以变"空调",从某种意义上而言,就是因为遭遇各种对策阻击。
  这一轮宏观调控,除了土地政策遭遇对策阻击之外,信贷、税收等宏观政策同样遭遇各种阻击。比如说信贷政策,将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大幅提高,部分城市暂停发放第三套房贷,但据媒体调查,房屋中介会根据买家和房源的情况,推荐用他人姓名买房的"土办法"、利用公积金贷款的政策空档、求助于中小银行或者"金融公司"等办法来应对信贷政策,甚至有些银行把房贷改成消费贷款发给客户;而有些炒房客则使出了假离婚、拿农民工身份证炒房等等怪招。这等于让中央的调控重拳打在了棉花上--调控效果打折扣不说,还浪费了不少行政资源。
  楼市调控政策频遭对策,在我看来原因不外乎三点:其一,政策有漏洞,给了对策出台的机会。土地、信贷等政策,貌似异常严厉,实则漏洞百出。虽然说没有完美的政策,但不完美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发现了漏洞而不及时修补。现实情况是,对每一项政策,观察家们都指出了漏洞,但是,修补的行动少之又少。
  其二,对策频出是因为存在暴利空间。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炒房客,敢于在调控最敏感时期谋划对策,是因为对地方政府而言,土地出让存在巨大的暴利空间;对炒房客来说,炒房同样存在巨大暴利空间--马克思在《资本论》中早就阐述过"暴利"与铤而走险、犯罪之间的关系。
  其三,现实土壤存在对策运作的空间。事实上,每一轮楼市调控都是在与强大的利益集团进行博弈。有关方面需要认识到,中国楼市存在一个由开发商、中介商、投机商、地方政府、行业组织以及学术机构等组成的庞大利益集团,既有人出谋划策,又有人为对策实施提供保护伞,如此,对策就有了运作空间。
  有俗话说,"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。"我以为,只要有关监管部门能当一个好"猎人",再狡猾的对策也总有应对之法,现在关键问题是有关监管部门愿意不愿意当一个真正的好"猎人"。(每日经济新闻 张海英)

[关闭] [打印